大晉四十四年的年尾,崇安國赤隆府朱氏祖地。
這是一處依山傍水的巨型士族私家烏堡,占地極廣,說它是一個山城倒也不為過。
烏堡的城墻足高三丈,委婉盤旋的在一片土地上圈下了幾座山丘、幾片湖泊,而在烏堡外面更是開墾出了數十萬頃的沃土良田。
作為一個士族的祖地所在,自然選得是風水良地,而風水好那土地自然也就肥沃,所以每個士族人家選擇的祖地之所,都必然是一處魚米之鄉。
在朱氏祖地烏堡內居住的,主要是朱氏本族之人,大概有一、兩萬人口,作為士族子弟,他們無需勞作,享受著自己的特權。
另外就是服侍朱氏族人的住家奴們,各式各等的住家奴們加起來,也有四、五萬人,平均一下基本就是三、四人服侍一位朱氏族人。
而在烏堡之外,還零星的分布著數千個大小不一的自然村落,這些村中的庶民百姓,也是依附在朱氏名下的農奴私民,他們加起來至少就有五、六十萬的人口了。
這也是朱氏作為崇安國上上品士族之家,所擁有的家族財富,也正是有了數十萬人口的農奴生產糧食,才能滿足一、兩萬朱氏子弟的各項需求,讓他們可以過上逍遙自在的浮華生活。
當然在這些住家奴、農奴之外,還有不知數量的奴隸在朱氏門下的礦產、工場等等之類的地方勞作,這些奴隸是不計入人口了。
在璇玶洲的大晉朝治下,一切都被分成了三六九等。
作為統治階層,就有皇族、王族和士族的三族區分,而對于士族更用了九品分階體制,依法確定不同品階的士族,享受不同的權利地位。
而作為被統治階層的庶民,同樣又分成了國民、私民、賤奴,三類不同的等階。
擁有相對較高地位的就是國民,又稱為國人,是大晉朝乃至地方封國的基礎人口,他們大多擁有自己的私有土地,享受自由的人權,同時也擔負著徭役、賦稅的義務。
像劉平這般庶族中的寒門地主人家,就屬于國民中的富裕人家,他們哪怕是依附在士族門下做事,卻也只是和主家產生一種互有關聯的利益關系而已,作為士族門客,主家對他們也有一定的尊重。
而國民之下,卻又有一個階層的庶民稱為私民,又叫做私人,他們直接依附在士族主家之下,屬于半賣身半自由的狀態。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