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備是把遼東地區當作一個特區來看待的,也實際上給了公孫度很多便宜行事之權,但是這種權力并不是長期的,而是一個短期的權宜之計。
總體來說,他還是要把遼東的軍事行動納入到樞密院管控的體系之中的。
而就當時的情況來看,樞密院并沒有建立起對遼東的控制體系。
劉備對此感到不滿。
不過當時他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度田法令上,暫時沒有太多的精力應付公孫瓚。
于是他就將此事揭過不談,打算冷處理,讓公孫度的腦瓜子稍微冷靜一下,好好看看自己和第三帝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不要做出搞笑的事情來。
結果他沒想到公孫度多少有點大病。
劉備都想揭過不談了,他居然還連續兩次發來表奏,名義上是給劉備問安,實際上還是要和劉備討論封他做將軍和平州刺史的事情,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感覺,這讓劉備非常惱火。
他不知道是不是遼東公孫家的人都多少有點大病,腦袋瓜子不是很清楚,先是公孫瓚,后是公孫度,腦袋是真的有問題嗎?
另一個時間線上他們如此狂傲的主要原因應該是董卓之亂摧毀了中央朝廷的威信,可現在這個威信被劉備很好的維系住了,并不存在中央權威崩毀的情況。
甚至于中央權威比起第二帝國時期更高。
所以他們這到底是怎么個意思?
看不到一個大一統王朝的強勢君主正在統御天下嗎?
是誰給了公孫度和劉備主動伸手要權的勇氣?
劉備想不通,但是也很快沒有繼續去想了,拖了一段時間,再加上從雒陽到遼東之地所需要的時間所帶來的延遲,度田法令帶來的混亂很快就被壓制住了,并沒有影響到第三帝國的穩定大局。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