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部分讀寫型選手來說,儒家經典只是外殼點綴,用來糊弄世人模糊視線的。
培養(yǎng)他們的真正導向,就是朝著擁有不同思想的、認同劉備全新路線的實干派中堅種子選手來培養(yǎng)。
他們是劉備要在涼州推動的新體制的主要擁護力量,他們的成長和壯大將成為劉備未來推動進一步改革的重要依仗,是推動歷史向前進的推手。
所以比起精英班,劉備其實更在意這些讀寫型選手組成的普通班。
但是除了精英班和普通班之外,劉備還打算設置一個州學的預備學校,作為基礎文化知識補強的學校而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預備學校是用來對接集體農莊的。
在劉備的計劃里,他打算每年從各大集體農莊里選一批適齡學童進入這個預備學校,數量倒也不必太多,但是應當給予全免費的教育。
包吃包住包學,等他們在這個預備學校補齊該掌握的學識、成為讀寫型選手之后,就可以進入州學進行進一步的學習了。
之前,劉備曾安排人員在集體農莊內推行掃盲行動,效果只能說還可以。
因為缺少教育用具和正規(guī)的教育場所,掃盲效率其實不高。
而且大部分莊稼漢都沒有什么心思學習認字讀寫,在教官的督促下勉強認得一百多二百多個字之后就不再關注這個了,學的也很慢,很少有那種天賦型選手。
他們覺得有這個時間還不如多種地、多做工,還能多賺一點收入,多吃一點米糧,出一把力氣也比花費心思和時間去認字來的好。
他們可不覺得能通過認字得到什么肉眼可見的好處,比如多吃一口米糧什么的。
長遠的利益他們看不到,也不想看。
比起成人,還是年齡小的農家幼童比較好一些,學的快,莊稼漢們普遍也愿意讓自家孩子多學幾個字,省得以后當睜眼瞎。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