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爽今日盧植府上的最后一位客人,也是第二十七個想要向劉備托付子弟并且愿意付出一些代價的人。
不過大部分劉備都沒有接受,只是打個哈哈糊弄過去。
不是每個有名聲的年輕人都是荀攸、荀彧這般名副其實的,不是每一個王佐之才都是真正的王佐之才。
劉備認識何颙,這位評價荀彧有王佐之才的名士親口說過,他評價過五六個王佐之才,可除了荀彧,其他幾個沒什么名氣,劉備聽都沒聽過。
可見王佐之才真實與否,也是要看概率的。
只要成了一個,何颙就是慧眼識珠的大賢,就算不成,也沒什么損失。
所以說真要深究到底,被這些名士評價出來的“人才們”還真是魚龍混雜,名不副實的大水貨比比皆是,真要全都接下來,自己那邊豈不成了一鍋大雜燴?
別人不知道,劉備還能不知道嗎?
出身寒微之家的可能還需要考察一下,出身牛逼家族卻聲名不限的,全是水貨——有那么多的資源灌溉,結果還捧不出來、扶不上墻,還能怎么說呢?
但是說起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的士族還真是有點意思。
以諸葛亮之死為分界線,黃巾起義開始一直到諸葛亮之死,五十年的時間里,士族名門人才輩出,群星閃耀,各村都有各村的高人和高招。
似乎整個華夏大地上的士族名門的人才都集中在這五十年里井噴出來了,蕭何重生張良再世一般的人才比比皆是。
諸葛亮死后,再到三國歸晉,也是將近五十年的時間。
這段時間,整個華夏大地上不說群星閃耀,也能算是萬馬齊喑,幾乎看不到什么亮眼的軍事政治人才,以至于靠著陰謀詭計和背信棄義上位的司馬氏都能登上頂端,成就基業。
似乎前五十年的井噴已經把這一波人才儲備給噴的干干凈凈,一代人去世之后,下一代人就沒有人才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