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似乎只是一群想要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確幸日子的人,對于外界沒什么太大的想法,也沒什么太大的野心,只是不想被官府盤剝。
但是他們的人數多,且越是被官府盤剝,人就越多官府越著急,他們也是人就越多,勢力越強。
揚州本來就缺少人口,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投奔山越而去,實在不是什么好事,這也嚴重影響了漢帝國在揚州的統治秩序。
另一邊,當初從徐州南下的那一股黃巾軍也是揚州官府的心腹大患。
這一股人馬進入揚州之后,沒有往吳郡跑,而是往丹陽郡跑,往丹陽郡中部的山區跑。
等揚州刺史桂褒接到了劉備的命令,要對黃巾軍展開進攻的時候,黃巾軍已經一路南下一路攻城略地,殺戮官員、豪強,劫掠物資,把丹陽郡北部幾個縣收拾的慘兮兮。
并且他們還到處派人聯絡山越各方勢力,試圖與山越勢力達成聯盟,一起對付揚州官軍。
目前,他們在丹陽郡于潛縣以北地區安頓下來,據險而守,在山野之地與當地的山越為伍,似乎和其中幾個山越勢力處的不錯,雙方頗有些往來,丹陽郡守發動了幾次軍事進攻,全部落敗。
揚州刺史桂褒領到劉備的命令之后,十分緊張的派人聯合丹陽郡守進攻了一次,又失敗。
于是,他被迫于建安四年的九月親自率領軍隊入駐余杭縣,親自觀察局勢,然后感到局勢頗有些復雜,便產生了退縮之心。
黃巾軍和山越混在了一起,黃巾軍被打,山越會幫忙,會堵塞道路,截斷交通,襲擊官軍后勤,讓官軍面對這樣的情況難以維系,實在困難。
桂褒一邊感覺困難,一邊就覺得心里不平衡。
一群從徐州南下的賊寇到了揚州,成為揚州的禍患,徐州反而一點事兒沒有,這難道是揚州的錯誤嗎?
現在揚州為了對付這群黃巾軍損兵折將,耗費錢糧,多少官員都死在這里,這件事一場災難,徐州難道沒有責任嗎?
桂褒越想越委屈,覺得不能咽下這口氣,便在建安四年十月向朝廷上表,表示自己已經很努力,但是黃巾軍和山越沆瀣一氣,實在是不好對付,請求朝廷給予一定的糧餉支持。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