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古文之爭是個有趣的事情,圍繞著今古文之爭,天下儒生也大體上分作今文學派和古文學派,彼此爭斗不休。
對劉備來說,今古文之爭爭的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正在“爭”。
有競爭者,就有讓利,今古文之爭給一潭死水的東漢學術環境注入了莫名的生機,還因此給一些社會地位不高但又試圖向上爬的人提供了一線生機。
打從跟著盧植開始學習的時候,劉備就把目光放在了今古文之爭上,試圖好好的了解一下這貫穿兩漢的學術斗爭的本質。
簡單來說,今古文之爭的源頭還要追述到秦始皇。
嬴政大兄弟奮六世之余烈,靠著法家變法廢了六國統一全國,是當時的天下第一硬核狠人,絕世猛男,非常剛烈,所以對絮絮叨叨的儒學非常不感冒。
且當時的時代處在郡縣制初立而分封制余威尚在的時期,對于一統天下之后秦國究竟是分封還是郡縣,天下人都有不少看法。
當時的一批儒生反對郡縣制,崇尚分封制,一力追求孔老夫子的理想,要求復古,為嬴政大兄弟和丞相李斯所不容,于是引發了焚書事件。
本質上,這次焚書和漢武帝罷黜百家沒什么區別,都是為了統一思想,至于后來的“坑儒”和焚書事件沒有直接關系。
但不管怎么說,大兄弟挖了一個坑,點了一把火,燒了一批竹簡,把儒學傳承給打亂了。
斷是不可能斷的,儒家學派門生眾多,竹簡沒了,一些老儒生就拼了老命把圣人文章背誦下來,硬生生扛著,等著嬴政完蛋。
等嬴政翹了辮子,漢王朝建立,儒家思想言論禁區松動,于是一批活下來的老儒支棱起來了。
他們靠著記憶口述文章給自己的弟子們,弟子們再記錄在竹簡上,恢復了儒學的物理傳承,重新回到歷史舞臺。
這就是今文經和今文學派的來歷。
古文學派的來歷就比較有意思了。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