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益州這被劉備從朝廷手里要來的天府之國,他可從來沒有忘記過。
所以在建安三年正月剛剛過去的時候,二月初一,劉備上表,要在涼州、益州、幽州、冀州三地推行限奴令。
益州、冀州是主要攻擊地區(qū),涼州和幽州是順帶的。
涼州在他的治理下那么多年,說句難聽的,那早就是他的形狀了,他一聲令下,整個涼州的奴隸都會被解放出來成為民戶,誰敢反對,就是在自尋死路,純粹給自己找不快活。
幽州剛剛才遭逢重大災(zāi)禍,舊勢力死傷慘重,新勢力尚未成型,正是官府勢力最強的時候,以夏侯惇為首官僚團隊擁有很強的執(zhí)行力,劉備毫不擔心夏侯惇辦不成此事。
硬是要說,連冀州都能使順帶的。
冀州也有一波就得既得利益者被干掉了,大軍來來回回在冀州的土地上犁了好幾遍,此時,也是內(nèi)部新的利益鏈條尚未完全成型的時候。
劉備在冀州的權(quán)力觸角也相當有力,宦官集團和古文學派的勢力都是愿意配合的,若要執(zhí)行限奴令,難度不會比在司隸、并州執(zhí)行起來要大。
唯一一個難度比較大的就是益州。
但是劉備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益州以天府之國的肥沃土壤,和眾多的人口、資源,中平六年、建安元年和建安二年連續(xù)三年的賦稅收入都未能超過涼州,很明顯就是因為奴隸太多、民戶太少,以至于朝廷賦稅不足。
益州大戶多蓄奴,以至于益州的土地收入都歸了地方豪強,而沒能屬于朝廷,這簡直是荒天下之大謬。
所以劉備要求對益州實施限奴令,將大量的奴隸解放出來,歸于民戶,重新擴展官府戶籍人口,以增加土地賦稅和人頭稅,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那么,對大家而言都是好事。
有了之前的辦事經(jīng)驗,雖然對劉備這生命不息戰(zhàn)斗不止的強人作風很不適應(yīng),但是對于有利益可以圖謀的事情,總有人愿意支持劉備去折騰。
表態(tài)支持,付出一些象征性的代價,然后就能得到更多的土地、財富,甚至還能為此得到劉備的賞識,得到掌握權(quán)力的他的青睞,這實在是一筆很劃算的買賣。
溫馨提示:按 回車[Enter]鍵 返回書目,按 ←鍵 返回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